2015年11月11日,辽宁省工商局对外公布了一批食品类违法广告识别提示,根据数据显示,辽宁省对1月至9月165个媒体1261672条次的广告进行统计分析,食品类违规违法广告的发布总量居首位,其中,保健食品是违规的主力军。
宣称吃了以后“包治百病”
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然而,一些食品广告中却声称“服用后3天起效,每粒功效持续长达3天”、 “有效对抗高血压3-10天,老肺病、老胃病10-30天,风湿骨痛20-30天”,把食品描述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以达到误导消费者购买该产品的目的。
省工商局工作人员表示,按照《广告法》规定,如果在广告中出现医疗用语或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直接或者间接地宣传治疗作用,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该食品的治疗作用,宣称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食品广告都是违法广告。
实际上,这些“灵丹妙药”不仅没有这种神奇的疗效,甚至根本不是药物,起不到任何治疗作用,只是一些普通的食品。消费者遇到这类广告,可以到食药监局网站上查询,如果查询不到,或者查询结果仅为保健食品,那么该产品不是药物,没有治疗疾病的作用。
冒充权威专家证明疗效
在广告中请专家、医生证明疗效也是违法食品广告的惯用伎俩。例如,某广告中请来一位“北大医院权威专家”对产品做讲解,并声称该产品“是专门为细胞生存提供保障能量的物质”、“经过我的指导,已经有成千上万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患者在该产品的帮助下获得了新生”.
不仅如此,在广告中还有“消费者”的“现身说法”,声称自己“吃了一个月,血压也正常了,多年的降压药全停了……”
省工商局工作人员表示,在食品广告中使用医疗机构、医生专家、消费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证明都属违法。这些“专家”、“消费者”所说的内容很多是虚假的,甚至这些角色是由演员扮演的。消费者要加强自身防范意识,不要盲目相信。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李玥)?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加强春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2021年春节期间保健食详细>>
2019年6月17日于上海举行的营养与健康中国产业峰会上,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CCCMHPIE) 健康事业部主任就上述观点详细阐述了新兴市场的机遇。详细>>
保健食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经常会见到的,关于保健食品大家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沈阳市消费者协会发布详细>>
近期,广东联合了13个部门发起了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的百日行动,1月16日,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广东省直销企业约谈告诫会。详细>>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9日发布关于印发《假冒伪劣重点领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的通知。《工作方案》提出的目标为详细>>
2024年是中国商业历程中具有关键意义的一年。 动荡与机遇并存,变革与重塑同在。在持续关注在大经济趋势的背景下,体验经济塑造场景创设力、双碳经济构建商业生态圈、首店经济激活品牌新生力、新兴业态的跨界交融……零售业态的绽放可谓百花齐放。 详细>>
在泉州,有这样一位经销商,白手起家创业20年,如今销售额已破亿,成为福建省最大的烘焙食品经销商。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他却云淡风轻:没遇到过什么困难。详细>>
11月16日,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开幕。本届丝博会以经贸拓展·互联互通·互利共赢为主题详细>>
巴氏杀菌蛋液质量稳定,使用便捷,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应用比例占据鸡蛋总产量的30%~40%。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我国巴氏杀菌蛋液应用比例逐步上涨,但加工厂家数量较少,生产水平存在差距。详细>>
临近端午,企业对礼品定制和采购需求场景增加。为了更好满足各大中小型企业以及全国经销商礼品采购的需求,提供更便捷、更高性价比、更有品质的礼品定制服务,4月10日上午9:00,京东企业业务、诸老大、小象智合三家联合在腾讯网新闻、人民日报客户端、新浪网中华美食网等各大平台发起主题为 诸位都是老大——端午数字化创新定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