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里要有底”,具体说来:就是该产品/产品系列在企业整体经营中承担何种角色?准备做多大的区域市场?计划达成多大的年度营业额?销售团队准备配多少人?团队如何组合?准备让何种类型的经销商来参与?如何有效发动这些经销商?你有多少钱可以花、如何花、花在哪、在什么时间时机花?如何管控整个经营推进流程?
不光是对于食品企业,对于各行业企业,在经营中都会面临诸多选择、困惑、纠结、反复。这里就本人在市场中一些亲历情况的思考与小结,同大家沟通分享。
“产品研发”闭门摸索,过于纠结
“产品研发”中的纠结,这里指在食品产品的品类、技术、成分、工艺、口感等层面耗费过多的时间,反复摇摆不定,耽误了产品上市时间及季节性营销节点。事实上,除了大型财团投资的食品企业、集团型食品企业,绝大多数中小型食品企业在“产品研发”上并不具备相对性优势,甚至落后,对于内地省份食品企业更是如此。
“研发”是门需要积淀的科学,并非有了原料、设备、仪器,再招聘一组食品技术人员,即能达到研发效果。其中对于具备特定功能、针对特定人群的食品,技术上的研发要求更高。
仅到沿海城市的食品大行业看看,企业主们可以发现:无论是食品业的品类细分、还是品类创新,均已经是花样迭出、琳琅满目,在烘焙、乳品、保健食品、休闲零食、冲调果汁、植物蛋白饮品等食业分品类均是如此。结合本企业资源及市场实际,秉承科学的的“拿来主义”,微调及改良即可。
另一方面,完全可以将“食品研发”独立外包,寻求一线城市顶尖的专业食品产品研发机构,这类机构在市场数据、研发工艺、流程、效率、供应链等层面,绝非食品企业的“研发部”可比。因而,“外包借力”亦是更好的办法,减少试错成本。
“产品开发”缺乏投入、盲目模仿
如今,手法陈旧、乏力、唤不起消费者心中潜在的购买欲望。促销活动变成了在买赠和杀价中徘徊,炒作来炒作去没几样真正本质性的东西。新的市场环境,多变的消费心理,原先的运作手法单一陈旧,缺乏应对变化的创新手段,市场也在不断分化、洗牌,在今后使得整体市场营销环境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
再说,市面上涌现的大量产品,表面上看似乎很招摇很有活力。“天上飞广告,地下铺管道”,其实品质和功效非常接近,甚至还出现了不同产品宣传雷同或相似的情况。这样,产品推广之难可想而知。
效果越来越差,价格却腾云驾雾
这里将“产品开发”同前面的“产品研发”独立区分开来;我认为“产品开发”从市场流通层面出发,更指的是产品档次、包装形态、包装材质、容量/克重、规格组合、外包装调性、内容物展现形式、物流便捷性、文化内涵、消费互动链接等层面。
在此方面,依然是外资食品企业及本土具备明星大单品的企业做的较好;而更多的企业,选择了模仿。比如,你做“六个核桃”植物蛋白饮料卖火了,那么我准备上市的产品就是“七仁核桃”、“八顺高钙核桃”等饮料产品;你做“小公主”烘焙糕点火了,那么我准备上市的产品就是“小女王”、“小格格”糕点……在容量规格、包装色调等方面盲目跟进;而忽视了自身企业的地域资源、地域品牌文化等层面的发掘。
实际上,如果企业内部团队对市场运作、品牌包装缺乏合多为一的把握,往往是连“抄都抄不好”,或者说没有资源去支撑这种“抄”。譬如:看到一些食品行业的一些“萌品牌”、“潮品牌”火了,你找来设计人员,在外包装层面也许能模仿到个80%;但是:背后深层面的品牌模式、营销结构模式、消费链接模式岂是能轻易模仿的?
“市场运作”心中无底,急于撒网招商
产品出来的同时,或者说产品出来之前,核心任务是搭建合适的营销团队、优化组合团队结构。这里有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作为企业经营决策者本身,对市场整体规划、市场布局、营销资源筹备、费用分配及控制要或多或少有一定认知,即“老板心里要有些底”。
这里我特别说明的是,任何事不可能十全十美,你难以做到“完全有底”、“一切尽在把握”,这可能难以接受也是客观事实。你需要做的,是“做到尽量有底”;同时,保持你作为生意人那种原始本能——赚钱的冲动和对合作伙伴负责的心态!
关于“心里要有底”,具体说来:就是该产品/产品系列在企业整体经营中承担何种角色?准备做多大的区域市场?计划达成多大的年度营业额?销售团队准备配多少人?团队如何组合?准备让何种类型的经销商来参与?如何有效发动这些经销商?你有多少钱可以花、如何花、花在哪、在什么时间时机花?如何管控整个经营推进流程?
在市场运作范围的层面,企业都想将市场做的越大越好,执行上对销售团队的工作分配往往是:“你们几个去开发山西市场、你们几个去开发河南市场、你们几个去开发湖北市场……”;而忘了企业资源是否真的能支持齐头并进?销售团队的开发及维护水平是否达标?这样运作几个月后,财务核算发现销售人员综合费用远远高于市场拓展产出,且开发的市场难以良性为续。
除具备高毛利的保健食品、礼品型产品、奢侈性食品等品类外,对于大多数食品企业而言,先做好地缘性区域市场,深耕渠道建立根据地及样板市场,为务实的上策。这里也不是说起步阶段不做外围市场,而是指可将外围市场视为贸易型市场,在战术上暂不用过多关注及投入资源。其中对于区域型白酒企业,部分新品的初期运作甚至要聚焦到一个县,举行选择性的渠道深耕。而实践也证明,在地级、县级市场也可以实现过亿的年产出!
内外信息泛滥,经营缺乏深入判断力
大家都在谈信息爆炸,互联网+的形态下,经营企业更是面临如此局面。即使你不主动去搜寻信息,里里外外,各类媒介、各类机构、各类单位、各类人员主动将信息涌至面前,有些信息不得不看,不得不听,看多了无所适从,听多了陷入迷途。
企业决策应该意识到:对应到我的企业,本公司产品入市的核心问题是否真的在于增加营销投入?除了广告有无更好的投入方式?渠道促销投入是否比终端投入更好?竞争对手的覆盖式投入是否只是在局部市场局部节点的阶段性举措?我们能否借势打力去进行投入……
弄明白这一点,需要企业决策者亲自去不同的市场多走走、多看看,同时要知道“看的目的是什么”、“怎么看”、“看哪几个层级”、“重点看什么”、“看完之后怎么办”?
近日,三晋食品安全媒体采风团一行走进山西运城,参观了运城明收菜馆、风陵渡东风食品厂、芮城县东娃卤肉食品有限公司等数家食品相关企业。详细>>
我省皖南地区盛产各类野菜,蕨菜是其中重要的品种。今年年初,有科研人员发表关于蕨菜有致癌物质的文章,引起不少的争论。在皖南,蕨菜致癌已不啻引起议论,更让当地这一传统产业受到冲击。详细>>
今年的天猫双11成交额从1000多亿到2000多亿,电商销售额还在涨,电商的渠道份额还在增加,不可避免地对传统渠道的挤压越来越大。详细>>
做产品,如何去开创一个新品类是最重要的一点。其实说到开创一个新品类,中国人在这方面创造能力其实是很强的。比如说口渴了,想详细>>
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为适应消费者个性化、品质化的新需求,新品的研发至关重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更好的挖掘消费需求成为每家食品企业需要潜心研究的课题。不少食品企业和经销商都有或多或少经历了发展的困惑——食品行业新产品研发的方向在哪里?到底怎样的产品才符合趋势?怎样能拥有产品差异化能力与实力?详细>>
在食品饮料行业,很多厂家和经销商都存在这样的困惑:明明品质差不多的产品,为什么老王家的就比你的贵20倍,还比你卖得好?你以为做产品只要专注于品质就好?NONONO......详细>>
随着现在我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这导致很多的上班族都没有时间吃早餐,时间匮乏的消费者会吃更多的零食,而且通常都是在路上吃东西,基于这点,食品制造商正在为此类消费者推出更多的像ZUPA NOMA即饮汤和Duncan Hines混合蛋糕杯一样的方便食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