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炒米炸苞芦花炸猫儿朵勒—”这两天在老城区,久违的吆喝声勾起我回忆。“猫耳朵”实际上是一种膨化食品,不仅现在娃儿爱吃,在四五十年前,每年到腊月季节,是炸“猫耳朵”最旺季,因它由晒干的切成片的米粉年糕制成,这个季节正是年糕上市之时。那时每当进入寒冬腊月,不少人家时新炸炒米、炸玉米花,但别出心裁的人家喜欢炸“猫耳朵”。
炸“猫耳朵”,事先得买来水磨米糕,也称“年糕”,然后切成薄薄的片,放在竹匾里晒干,一直要将软软的米糕片晒得发硬发脆。记得那时逢星期天节假日。城南大街小巷里,时常可见到个体炸炒米机在替人加工,活忙时能忙到天黑还不歇火。为了不吓着人,师傅们在开机前先要高喊一声:“响炮了!响炮了!”紧接着就听到“砰”的一声开机爆炸声,膨化的食品被“炸”到袋子里。
那时娃儿最喜欢吃“猫耳朵”,为了好吃,在将晒干的年糕片倒入爆米花机内后,再花1分钱买点糖精放机子内,炸出的“猫耳朵”带甜味。等到“砰”的一声响,孩子们都会捂耳后一阵欢呼。刚从机子炸出的“猫耳朵”比原米糕片大四五倍,颜色很白,外观形状有点像小猫的耳朵哩!娃儿们等在一边,迫不及待地捡几片放在嘴里嚼着,又香甜又酥脆。将猫耳朵捧回家,要放在比较密闭的容器里,以防受潮回软。那时娃儿特别盼望逢年过节,家长才允许娃儿开怀大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