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胆中毒可谓“中国特色”,多数发生在长江以南的省份,也包括港澳台地区,在东南亚和日韩等中华文化波及地区也时有发生。由于没有药,鱼胆中毒死亡率曾高达20%左右,是仅次于河豚鱼的杀手。
吃鱼的方法如果不对,有时候它也会变成食品安全问题。除了喉咙会被鱼刺卡住,还有更危险的情形需要提防--鱼胆中毒。
几克胆汁能毒倒成年人
不同种类的鱼的鱼胆毒性不一,不同的人也有个体差异,因此最终导致中毒的剂量也不相同。对一般的成年人来说,几克胆汁能导致中毒,如果是4到5斤重的大鱼,吃下1个鱼胆能导致中毒。
中毒后,病人一般很快会发病,初期症状是类似吃坏肚子的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但随后可能出现肝肾受损,之后会逐渐出现急性肝坏死、肾衰竭、脑水肿、心肌损伤等严重症状,最终导致死亡。有的患者虽然救活了,但因神经受损,会导致瘫痪、大小便失禁,遗憾终生。
至于传说中的鱼胆明目,更是危险。如果胆汁滴到眼睛里,会导致结膜炎、视力减退。而这样还算好的,曾经有人在剖鱼时不小心弄破苦胆,溅到眼睛里,最终导致了失明。
那么鱼胆里的毒素究竟是什么呢?人们曾经怀疑鱼胆里有某种氰化物或生物毒素,直到上世纪90年代,日本人首先从鱼胆中鉴定出一种叫做鲤醇硫酸盐的有毒化合物。同时,鱼胆中还发现了鲤醇、脱水鲤醇等化合物。
后来的研究证实,鲤醇硫酸酯盐是鱼胆中毒的真凶。这种物质不怕热,也不怕酒精,因此不管生吃、熟吃还是泡酒,都会导致中毒。
以讹传讹的鱼胆治病传说
中国传统医学典籍中确实记载了各种鱼胆的功效,比如清热、解毒、明目,甚至壮阳等作用,因此常有人生吞鱼胆治病。同时,各种中医典籍如《本草纲目》、《千金方》等还明确记载鱼胆无毒。其他中医书籍、地方药物志、民间验方将这些信息抄来抄去,最终让“鱼胆无毒”成了民间常识,甚至有些正规的中医大夫也这么认为。
正因如此,人们普遍对鱼胆缺乏警惕性,吞胆中毒甚至致死的事件时有发生。事实上,动物实验证明,鱼胆只有轻微的镇咳祛痰和降血压作用,且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和鱼胆的毒性比起来,食用鱼胆治病完全是在“饮鸩止渴”。达到鱼胆的所谓治病功效时,你摄入的鱼胆剂量已经会让你中毒了。而且,生食鱼胆还存在寄生虫感染的风险,即使泡酒食用也不能保证安然没事。
毒鱼胆全部来自鲤科鱼类
不过,有学者用不同的鱼类胆汁做实验,发现并不是所有鱼胆都有毒。已知的十多种有毒鱼胆全部来自鲤形目鲤科,包括常见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和鲫鱼、翘嘴鲌、团头鲂(武昌鱼)等。因此,吞任何鲤科鱼类的胆都是很危险的。
如果按毒性来排序,最毒的是鲫鱼,接下来是团头鲂、青鱼、鲢鱼、鳙鱼、翘嘴鲌、鲤鱼、草鱼。但由于草鱼个头大、胆汁多、容易购买,所以鱼胆中毒的患者有80%是被草鱼放倒的。
至于看完科学解析后还是不听劝诫,宁愿相信所谓“老祖宗的智慧”,仍旧一意孤行要吃鱼胆的人,建议选择乌鱼、鲶鱼的胆。不过,虽然这两种鱼的胆吃了不会中毒,但也很容易感染寄生虫,还望三思后行。
其实说到底,大家还是对食物存在误区,食物不是药物,治病还得找专业的医生才行,民间偏方并不靠谱。如果身边有人误食了鱼胆,出现食物中毒症状,一定要赶紧催吐、洗胃,并尽快到医院寻求正规治疗。
中国肉类协会向相关国家肉类行业组织及肉类出口企业发出做好冷链肉类食品新冠病毒源头防控工作的倡议,倡议各国肉类出口企业加强源头管控,在生产详细>>
11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要求在进口冷链食品首次与我境内人员接触前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凡是不能提供消毒证明的进详细>>
头类美食,在美食界向来褒贬不一,爱吃的人因为食物本身的美味,对兔头、鸭头、鱼头等等美食爱不释手,但不吃的人,却有一百种不吃的理由。详细>>
为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确保食品加工企业生产安全健康食品,近日,专业从事食品杀菌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的上海康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名下的自动感应手消毒器开展送质保、无维修冬季促销活动,全方位灭杀手部病原微生物,阻隔细菌二次交叉感染,对营造食品安全生产环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详细>>
食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食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食用的,关于食盐的谣言是真是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亚铁氰化详细>>
神牛丹是目前很受男性欢迎的一款膳食补充剂营养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食用了这款产品后,可以帮助男性补肾益肝调理气血,补气养血,滋阴润肺,坚持使用,它还可以帮助保详细>>
相信每个人对螃蟹都非常的熟悉,每年到中秋节国庆节前后都是吃螃蟹的时候,而且也是吃螃蟹的高峰期,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向广大消费者发出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提醒如何挑选蟹。详细>>
在荔枝新闻8月26报道了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隐藏两个鸭子加工黑作坊(这里生产环境脏乱差,每天有数百只烤鸭和盐水鸭流入正规的农贸市场)之后,南京市江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8月27日联合湖熟街道食安办、城管等多部门联合执法,确认这两家作坊没有办理任何手续,是彻头彻尾的黑作坊。详细>>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发现,老人每周食用2份以上蘑菇,患认知障碍的几率降低约50%。详细>>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一直都在不断的改变,而且健康饮食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青春期孩子的体重与身高迅速增长,是人一生中的第二个生长高峰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胡小琪指出,青春期所需的营养不仅是维持孩子生命活动、生活与劳动的需要,还要满足其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