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到什么了吗?听到了之后,西瓜你还敢吃吗?蒜苔还能吃吗?大盘鸡吃了真的会感染H7N9吗?对于这些网络谣言是此起彼伏,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同样也给食品企业带来了声誉和经济的双重损失。
对此,网民表示,网络谣言破坏和污染网络环境,侵害了消费者和商家利益。在这背后,除 消费者自身科学认知存在误区,有关部门未能及时公布科学正确的信息等原因外,商业利益和不 当竞争也是重要推手。网民建议,治理食品谣言应形成监管合力,严格追究谣言散布者的民事或刑事责任,对造谣传谣者形成震慑力。
消费者成冤大头
有网民认为,网络食品谣言的散播,干扰了公众的认知,也给食品企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其 危害不容小觑。
网民“我想拥有一只猫”表示,微信朋友圈经常有一些所谓的科普文章,以“××食品有害 ,千万别吃”为主题的文章阅读率高居不下,很多食物被冠以“有毒”、“致癌”甚至“致死” 。有分析报告显示,在被举报为“诈骗和虚假信息”的微信中,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疾病、防 骗、健康养生这些主题的谣言数量最多。
网民“杂谈”表示,食品谣言盛行折射出诸多问题,首先是公众对问题食品的“前车之鉴” 警惕性极高,稍有“风吹草动”绷紧了神经。其次是食品科普宣传教育滞后,群众的食品消费 知识及科学认知比较缺乏。第三是辟谣不及时。同时也要看到,有些食品安全传言并非毫无根据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管理漏洞以及标准的缺失、检测手段的落后等问题。 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引以为戒,见微知著,积极改进。
对造谣传谣者严追责
对于食品领域成为谣言重灾区,不少网民呼吁,要积极清理舆论环境,对散布谣言网站、自 媒体要进行追责,在食品谣言中,不仅造谣者要承担法律责任,而且传谣者达到一定条件也要承 担法律责任。同时,公安、网信办等部门应携手治理,实现谣言发现、研判、辟谣和治理四个环 节的有效衔接。
网民“盛会”称,治理食品谣言必须对症下药。食安部门要加强监管,强化问责,严惩不法厂商,管好食品市场,让公众对食品安全建立起更高的信任度。同时要建立起食品安全监管的信 息平台,拉近消费者与科学真相的距离,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读、误解。
网民“糊涂公民”表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摈弃“民不告,官不究”的陋习,安排专职 人员实时监控各路媒体上的“食品谣言”,及时发现、及时删除“食品谣言”。同时,及时发布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以正视听。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以前我们是吃不饱,如今人们是不敢吃,关于网络上流传的食 品谣言,大家怎么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小详细>>
红枣与虾明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食物,但最近某篇文章故意硬将两者强行凑成了“cp”,让人吓出一身冷汗,引发了诸多网友的转发。详细>>
谣言猛如虎,害人害己,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微博、微信、论坛等传播载体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而这些谣言中食品安全类尤为严重。详细>>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1月6日召开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梳理了2016年食品安全微信十大谣言,其中“小龙虾浑身是虫?”传播量最高,达5400多万,专家提醒,该说法夸大其辞,虾蟹不宜生食,但煮熟的小龙虾可放心食用。详细>>
网络谣言肆起,食品类谣言更是屡见不鲜,不过,中国食品辟谣论坛近日在京举行,引导消费者辨别真假。此举也是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重点活动之2016中国食品辟谣论坛于6月27日在北京唐拉雅秀酒店举办。详细>>
神牛丹是目前很受男性欢迎的一款膳食补充剂营养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食用了这款产品后,可以帮助男性补肾益肝调理气血,补气养血,滋阴润肺,坚持使用,它还可以帮助保详细>>
相信每个人对螃蟹都非常的熟悉,每年到中秋节国庆节前后都是吃螃蟹的时候,而且也是吃螃蟹的高峰期,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向广大消费者发出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提醒如何挑选蟹。详细>>
在荔枝新闻8月26报道了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隐藏两个鸭子加工黑作坊(这里生产环境脏乱差,每天有数百只烤鸭和盐水鸭流入正规的农贸市场)之后,南京市江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8月27日联合湖熟街道食安办、城管等多部门联合执法,确认这两家作坊没有办理任何手续,是彻头彻尾的黑作坊。详细>>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发现,老人每周食用2份以上蘑菇,患认知障碍的几率降低约50%。详细>>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一直都在不断的改变,而且健康饮食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青春期孩子的体重与身高迅速增长,是人一生中的第二个生长高峰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胡小琪指出,青春期所需的营养不仅是维持孩子生命活动、生活与劳动的需要,还要满足其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