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麦一词的来历,另有有多种说法。另有一种说法是针对羊肉大葱烧麦的。据说烧麦起源在清朝的归化城(呼和浩特回民区和玉泉区)。明末清初时,在大南街大召寺附近,有哥俩儿以卖包子为生,后来哥哥娶了媳妇,嫂嫂要求分家,包子店归哥嫂,弟弟在店里打工包包子、卖包子,善良的弟弟除了吃饱以外,再无分文,为增加收入今后娶媳妇,弟弟在包子上炉蒸时,就做了些薄皮开口的"包子",区分开卖,卖包子的钱给哥哥,稍卖的钱积攒起来,很多人喜欢这个不像包子的包子,取名"捎卖",后来名称演变,向南传播就改叫烧麦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早在乾隆三年,浮山县北井里村王氏,在北京前门外的鲜鱼口开了个浮山烧麦馆,并制作炸三角和各种名菜。
某年除夕之夜,乾隆从通州私访归来,到浮山烧麦馆吃烧麦。这里的烧麦馅软而喷香、油而不腻,洁白晶莹,如玉石榴一般。乾隆食后赞不绝口,回宫后亲笔写了"都一处"三个大字,命人制成牌匾送往浮山烧麦馆。从此烧麦馆名声大振,身价倍增。但这,已经与名称来历关系不大了。 烧麦之所以顶部不封口,是由于茶客所带的小菜品种不一,有的是生牛羊肉和姜葱,有的是萝卜青菜豆腐干……为区别各位茶客的小菜,便不封口,每当一笼蒸好后,店小二便会把蒸笼端到茶堂的大桌上,说:"各位茶客的小菜捎来了,劳驾自选。"这时茶客各自点了自己的"薄饼包菜"边吃边饮。 另有一说是烧卖起源于包子。
它与包子的主要区别除了使用未发酵面制皮外,还在于顶部不封口,作石榴状。 最早的史料记载:在十四世纪高丽(今朝鲜)出版的汉语教科书《朴事通》上, 时至今日,现时各地烧卖的品种更为丰富,制作出更为精美了。如河南有切馅烧卖,河北大葱猪肉烧卖,安徽有鸭油烧卖,杭州有牛肉烧卖,江西有蛋肉烧卖,山东临清有羊肉烧卖,苏州有三鲜烧卖;湖南长沙有菊花烧卖;广州有干蒸烧卖、鲜虾烧卖、蟹肉烧卖、猪肝烧卖、牛肉烧卖和排骨烧卖等等,都各具地方特色。 5. 加入香菜末和香油,拌匀,即成馅料; 6. 将100克面粉放入盆内,倒入适量沸水和成烫面; 7. 余下的面粉倒入适量水,和成面团; 8. 将两块面团放在一起揉匀揉透,盖上湿洁布,稍饧;
9. 搓成长条,切成约15克一个的面剂; 10. 将面剂按扁,擀成边缘极薄的烧卖皮; 11. 烧卖皮包入适量羊肉馅; 12. 上屉,用旺火蒸15-20分钟,即可蘸香醋食用。 回民烧卖 回民烧卖 回民烧卖 烧麦也是回民传统风味食品。南方回族与北方回族在用料和制作方法上略有不同,北方回族烧麦一般以牛或羊肉为主搭配其他佐料做馅(如大葱、萝卜)。而南方回族烧麦先馅则是以糯米为主牛羊肉为辅。另外,在个头上也有区别,北方的小,南方的大,虽然风味有些差异,但美味可口,百吃不厌是南北回族烧卖的共同体特点。 【北方回族烧麦的制作方法】: 一、选个大、水凌的萝卜,洗净切片,在锅内煮至能用手撮烂为止。然后,用白布包好将水挤干,剁碎。 二、选较肥的羊肋肉,剁碎成沫。
三、选择白长的大葱,去皮、除叶,切成薄片。 四、选上等酱油、五料面、好清香油,优质味精。 五、在肉馅中打上花椒水、萝卜、大葱、香油、盐等调料,搅匀备用。 选优质细面粉,用温水搅拌反复轧揉,作剂,以糯米面当补面,用一种滚轴式的擀面杖擀成很薄的饺子皮状,边擀边搀糯米面,包时将酿成的馅装在面皮内,撮成上如石榴花形,下如灯笼形的烧麦,上笼蒸20分钟即成。 吃时,从烧麦上面的花口,加入适量蒜汁、清香油,味道更美。 老北京烧麦 【主料】:小麦面粉、牛肉馅 【辅料】:胡萝卜、木耳(干) 【调料】:食盐、蚝油、香油、胡椒粉、鸡汁、水 【做法】 1、牛肉馅搅拌开,放入白胡椒粉,蚝油、食盐、鸡汁搅拌
2、调过味道的牛肉馅,放入香油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均匀 3、边搅拌边放少量水,顺一个方向搅打上劲,做成水打馅 4、泡发的黑木耳切几下至碎 5、胡萝卜去皮擦成丝,再用刀切几下至碎 6、把木耳碎和胡萝卜碎放到肉馅中,用食盐调味后,搅拌均匀,淋上香油封住香味 呼和浩特烧麦 荷叶裙边样式的烧麦 荷叶裙边样式的烧麦 【注意事项】 1、正宗的烧麦皮要用专门的擀面杖,家里一般用普通的擀面杖,可以把外边压出褶皱,象荷叶裙边的样子就可以了; 2、包烧麦的时候,不用收口,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烧麦边,轻轻收一下就可以,其实比包包子还容易; 3、蒸之前一定要在烧麦表面喷水,因为擀烧麦皮的时候。
要加许多面粉,才能压出荷叶裙边,如果不喷水,蒸好的烧麦皮会很干。烧麦馅的制作】 第一步:糯米饭的制作:糯米浸泡四个小时左右,放蒸笼里蒸熟,晾凉备用: 第二步:香茹切细丁,虾仁剁茸,葱、姜剁细末,豌豆焯水断生备用 第三步:锅烧热,放油加至八成热放入葱姜末爆香,倒入肉馅、香菇翻炒,炒至肉馅发白,放生抽、精盐、五香粉、白胡椒粉和适量高汤,炒匀后放入晾凉的糯米饭,翻炒均匀后放入虾茸翻匀,再倒入豌豆,放点鸡精,炒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