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在我国居民饮食中,约75%的能量和50%左右的蛋白质来自谷类,它们在我国居民饮食占重要地位。
那么,你知道常见的谷物都有哪些功效吗?
食疗作用
大麦
甘咸,凉;清热利水,和胃宽肠
【食疗】
过食饱胀时,可用大麦面熬至微香,每天冲汤饮服。小儿腹胀烦闷欲睡,可用生大麦面3g调服。汤水烫伤时,可用大麦炒黑研末,以油调后涂患处。噎嗝者,可用大麦面做成稀糊,因性滑腻,易下咽,以助胃气。
【说明】
大麦久食令人胖白,滑肌肤;能宽胸下气,消积进食;民间夏季用炒焦大麦泡茶,有消暑解渴功用。
粳米
甘淡,平和;益五脏,壮气力,强肌肉。
【食疗】
粳米煮饭,当米烂熟而汤未干时,取浓米汤,给患者、产妇或身体虚弱者饮服。
【说明】
粳米是我国及东南亚等地制作饭和粥的主料,体内能量需要的重要来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较其他谷类为高,所含必需氨基酸比较齐全。应注意粳米是世间第一补物,但过量食用或偏食,都可能会引起疾病。
糯米
甘,温;暖补脾胃,益肺养气。
【食疗】
久泄食欲减退者,用水浸12小时后糯米500g,沥干用小火炒熟,磨粉加怀山药50g;每天清晨用25g左右,加糖20g,胡椒粉适量,以沸水调食。自汗不止者,用糯米与小麦麸同炒为末,每次9g,用米汤饮服;或煮猪肉蘸食。虚劳不足者,可用糯米放入猪肚内蒸干,碾碎制成丸,每天服用。腰痛时,可用糯米1000g炒至热烫,放在长布袋中,缚于痛处;并细研八角茴香10g,加盐酒后同时服用。
【说明】
糯米中含较多糊精,黏性强,胀性小。如做成糕饼,难以消化,患者不宜多食用。糯稻根须,煎汤可止渴、止虚汗。如剂量过大,可有发热、恶寒、头痛、头晕、恶心及淋巴结肿大等反应。
高粱
甘、涩,温;健脾和胃,消积止泻。
【食疗应用】
小儿消化不良时,可选用红高粱50g,大枣10枚;高粱炒黄,枣去核炒焦,共碾成细末;2岁每次服6g,3~5岁服9g,每天2次。取碾高粱第二遍糠,放在锅中加热翻炒,有香味时取出待冷却;每天服3~4次,每次1.5~3.0g,用水调服,亦可治疗腹泻。
【说明】
本品茎高丈许,故名高粱。高粱谷壳浸水色红,可用作酿制红色酒类的色素。高粱苗含苦杏仁苷,有毒,加热后可被破坏,故高粱苗不能生食用。
荞麦
甘,凉;开胃宽肠,下气消积。
【食疗】
慢性腹泻,用荞麦面做饭,连食数次。
【说明】
荞麦食后可能使耳、鼻等处发炎肿胀,还可能有结膜炎、咽炎、喉炎、支气管炎等,有时还有肠管、尿路刺激症状。
小麦
甘,凉。养心益肺,健脾厚肠,利尿和血,除热止渴。
【食疗应用】
治疗心神不宁及脏躁,用小麦面炒黄,温水调服,每天2次,每次125g。老年肾气不足,小便淋涩,用小麦500g加通草100g,水煎服。燥渴口干者,用小麦30~60g,煎汤代茶饮。
【说明】
甘能益气,凉可除热,有调脾胃,厚肠胃的功效用。凡脾胃虚泄及老年淋涩皆能服用。有养心退热的功效,使津液不为火扰,脏躁烦渴均有效果。外用治疗烫伤、烧伤及小儿口腔炎等,疗效俱佳。
小米
甘、咸,凉;补虚损,健脾胃,清虚热,利尿养肾。
【食疗】
胃热消渴者,用陈粟米煮饭食用。有脾胃虚弱,反胃吐食时,可用粟米磨粉,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10g,加盐煮熟,空腹和汤吞服。小儿脾虚泄泻、消化不良,将粟米、淮山药共研细末,煮熟加白糖适量哺喂。产后体虚者,用粟米与大红枣煮粥,加红糖食用。
【说明】
小米俗称粟米。北方不仅产妇都服米粥,且婴儿初生也煮粟米粥,喂养后,有导达肠胃作用。发芽粟米,名曰粟芽,帮助消化作用很好。可在温度超过80℃时晒干或烘干,然后研末服用。
薏苡仁
甘、淡,凉。利水渗湿,清肺除热,健脾止泻。
【食疗】
小便短赤、水肿、脚气病者,用米仁、冬瓜皮、赤豆各30g,同煎服。有风湿痹痛者,用米仁粉与曲米酿酒或装在袋里煮酒后饮用。脾虚泄泻者,可用米仁末与粳米煮粥后食用。
【说明】
薏苡仁又称薏米、米仁、苡仁、苡米、苡米仁、六谷子等。现代用于治疗慢性肠炎、风湿性关节痛、尿路感染、支气管炎、水肿、脚气、阑尾炎、扁平疣及肿瘤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玉米
甘,平;调中开胃,降浊利尿。
【食疗】
尿路结石,慢性肾炎水肿者,用玉米1份加水3份,煎汤代茶或玉米须煎服。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用玉米油作为烹调用油;玉米须煎汤代茶。胃纳不佳,可用新鲜玉米与少量甜椒同炒,稍加素油、盐及调料,是贵州民间既开胃又能降脂的菜肴。
【说明】
玉米又名玉蜀黍,有利尿作用。用玉米油给年龄较轻而血浆胆固醇较高人服用,有降血脂和预防冠心病作用。脾胃虚弱者,多食后易致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