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这些年来,我一直以三分傻劲、七分干劲和永不放弃的决心继续努力。头发斑白的林炳生在昨日的黑马大讲堂吴侬软语地说道。林炳生,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可能甚为陌生,不过他创立上世纪80年代的永和豆浆对很多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这个滥觞于台湾的品牌目前在大陆已拥有500多家门店,而目前扩张的步伐仍未间歇。详细>>
2013年3月22至27日,永和豆浆董事长林炳生跟随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学会企业家代表团访问俄罗斯。期间,永和豆浆董事长参加了在莫斯科世贸中心举行的笫二届中俄企业经贸发展论坛,并拜会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众多中俄两国经贸文化盛事依次登场,为本次永和豆浆董事长赴俄经贸访问之旅增添无限色彩。详细>>
对于企业来说把自己打造成为知名品牌,是每一个企业经营和努力的方向。可是牌子响了、名气大了也会遇到不少麻烦。就像我们熟知的品牌洽洽,最近似乎它不是很顺利,因为商标被德国欧凯公司抢注,目前正在通过法律程序进行维权。虽然这让洽洽有些烦恼和忙碌,但是从另外一个侧面可以看到,也可以说明洽洽的品牌经营得很成功。详细>>
我们的豆浆博物馆建在黑龙江的牡丹江市,那里有好的空气、土壤、水质,也是优质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豆浆博物馆从豆浆的起源说起,西汉时期刘安为了给生病的母亲补充营养,研究了《本草纲目》后他开始浸泡、研磨黄豆,最终得到浓醇味美的豆浆。这也是最早有史料记载的豆浆产品。详细>>
继王致和“中华老字号海外维权第一案”后, 合肥“洽洽”食品诉德国“OKAI”公司商标侵权一案近日再度受到关注。对于这些国内品牌在海外被抢注的现象,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部副总经理李会芬女士作客中新网时表示,如果一个企业的商标被抢注,将会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详细>>
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部副总经理李会芬今日作客中新网,就洽洽食品的海外商标维权案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从2001年开始,洽洽就确立了建立世界品牌的目标。李会芬认为,“一个品牌走出去必须要商标先行。”详细>>
--岁月如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1958年林炳生出生于台湾金门。6岁时全家迁往马祖,16岁又去了基隆,25岁,他命运的扳机被一粒黄豆扣动,接下来的30年岁月风起云涌:你可以将永和豆浆视为中式快餐行业的魔笛手,也可以把林炳生称作豆浆世界里的堂吉诃德。详细>>
温州,中国民营经济的摇篮,一个万众瞩目的地方。温州人,一 个特殊的群体,一种时代精神的象征。他们在争论中出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不断走向胜利。温州人身上有着四种令人敬佩的精神: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 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详细>>
餐饮、食品行业难出家喻户晓的全国性品牌,很大程度在于众口难调。一个温州人,却执意拿着自己祖传的酱卤配方,屡败屡战于东北,终得涅盘重生。今天,他的自营熟食品牌门店已超过400家,旗帜插遍东北三省,成为最受瞩目的区域性品牌之一。详细>>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少成功者的背后都写满心酸,苏立满也一样,谈起创业时的苦,不惑之年的他感叹:现在如果回过头再来一回,可能挺不下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