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这个话题也是现在人们比较重视的,很多人上了年纪开始购买保健食品,呼吁大家购买保健食品不要相信违法广告的宣传,根据保健食品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示,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在选购保健食品、辨别保健食品宣传真伪时,要注意五大非法宣传陷阱:
1.“药到病除”不可信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如“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例如济南基业海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证件持有人)的保健食品“海通牌奥复康片”,其批准的保健功能为“免疫调节”广告宣传“美国奥康复,天天见奇效,前列腺肥大完全好了”等。
2.“健康讲座”为促销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3.“免费活动”为洗脑
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声称根治百病。有些活动时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没有了、不买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4.“权威证明”属虚构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
如“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指出,人类肠胃如果每天定植高活性、高含量的双歧杆菌,那么人类将可以与肠胃病绝缘,人类寿命有望达到140岁。”等无法证实的虚假广告内容。
5. “专家义诊”是骗局
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示,消费者要警惕这五种保健食品非法宣传“陷阱”.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作用。患有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不要相信违法广告的宣传。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李玥)?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加强春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2021年春节期间保健食详细>>
2019年6月17日于上海举行的营养与健康中国产业峰会上,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CCCMHPIE) 健康事业部主任就上述观点详细阐述了新兴市场的机遇。详细>>
保健食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经常会见到的,关于保健食品大家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沈阳市消费者协会发布详细>>
近期,广东联合了13个部门发起了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的百日行动,1月16日,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广东省直销企业约谈告诫会。详细>>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9日发布关于印发《假冒伪劣重点领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的通知。《工作方案》提出的目标为详细>>
神牛丹是目前很受男性欢迎的一款膳食补充剂营养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食用了这款产品后,可以帮助男性补肾益肝调理气血,补气养血,滋阴润肺,坚持使用,它还可以帮助保详细>>
相信每个人对螃蟹都非常的熟悉,每年到中秋节国庆节前后都是吃螃蟹的时候,而且也是吃螃蟹的高峰期,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向广大消费者发出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提醒如何挑选蟹。详细>>
在荔枝新闻8月26报道了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隐藏两个鸭子加工黑作坊(这里生产环境脏乱差,每天有数百只烤鸭和盐水鸭流入正规的农贸市场)之后,南京市江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8月27日联合湖熟街道食安办、城管等多部门联合执法,确认这两家作坊没有办理任何手续,是彻头彻尾的黑作坊。详细>>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发现,老人每周食用2份以上蘑菇,患认知障碍的几率降低约50%。详细>>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一直都在不断的改变,而且健康饮食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青春期孩子的体重与身高迅速增长,是人一生中的第二个生长高峰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胡小琪指出,青春期所需的营养不仅是维持孩子生命活动、生活与劳动的需要,还要满足其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详细>>